序二
书迷正在阅读:掌中巫界、强势宣布:这个影后,我的!、魔君独宠,上神别逃、拐个道士做老公、圣与刺之歌、重生之庶女凰后、马背上的王朝:元史演义、重启极海听雷我们女儿找来啦、魔兽之灰烬使者、侠女来袭:本王妃你不可
杜君立 在世界所有国家中,中国的历史无疑是最为源远流长的。历史学家孟森先生说:“中国有史之系统,严正完美,实超乎万国之上。”历史作为一种话语权,在数千年里经历了从民间到官方的转移和衍变,最后留下了一部皇皇巨著的“二十四史”。 “作史固难,读史亦难。”中国史籍浩如烟海,从二十四史、两通鉴、九通、五纪事本末,到其他各种别史、杂史和野史,一个人即使穷经皓首,也读不完这么多历史。仅“二十四史”就有三千二百五十九卷,除非像吕思勉这样的历史研究者吕将“二十四史”通读了三遍,对一般读者来说,这样的正史难免会让人望而却步。 同时,这些高文典册的历史大多出自文人史官之手,并非为一般智识的普通民众而作,难度可想而知。因此,便出现了大量的民间说史和写史,即“演义”的兴起。《三国志》属于正史,《三国演义》则将历史民间化和文学化了,就社会影响而言,前者根本无以望后者之项背。“罗贯中尝辑《三国演义》,风行海内,几乎家喻户晓,大有掩盖陈寿《三国志》的势力。若论他内容事迹,半涉子虚。一般社会能有几个读过正史?甚至正稗不分,误把罗氏《三国演义》当作《三国志》相看。” 对任何一个历史写作者来说,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传播久远,所谓“藏诸名山,传之其人”,这其实牵扯到“文”与“史”的差异性。文史既相通又相异,历史不同于真正的历史,偏重于情节营造,历史偏重于真实性。“夫正史尚直笔,尚曲笔,体裁原是不同,而世人之厌阅正史,乐观,亦即于此处分之。”因真实性可疑,这种似驴非马